沈荃
沈荃(1624—1684年),字贞蕤,号绎堂,别号充斋,江苏华亭人。清顺治九年(1652年)探花,授编修,累官詹事府詹事、翰林院侍读学士、礼部侍郎。卒谥文恪。著有《充斋集》行世。为人经述深湛,喜奖拔后进,颇为时重。工书法,宗法米、董二家,深得康熙帝赏识,尝召至内廷论书,“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,辄命公书之。”(方苞《望溪集外文》)为康熙帝书法代笔人之一。
诗人沈荃代表作送雪龛兄任保宁
最忆阆中胜,云山到眼迷。地从巴水折,天入剑门低。
夜月桐花艳,春风杜宇啼。池塘应有梦,乡思更凄凄。
清代诗人沈荃:个人成就
沈荃与董其昌是同乡, 自幼即倾慕董书,并以之为其书学的基础,极得董书的笔法特点与风神。爱好董其昌书法的康熙皇帝曾向他学习书法,或者说是他专习董书而影响到康熙皇帝对董书的偏爱。据记载,在康熙皇帝向他学习书法时,他每每能够“下笔即指其弊,兼析其由”。好学的皇帝,则十分感慨,并赏赐良多。康熙曾对李光地说:“ 朕初学书,宗敬(沈宗敬)之父荃实侍、屡指陈得失、时下每作书、未尝不思荃之勤也。”而且,“凡御制碑版、及殿廷屏障、御座箴铭、辄命公书之。或自作大书、命题其后”。因此朝野间盛行董书,成为了一时风尚。与沈荃同时,还出人称“康熙四家”的姜宸英和汪士铉、何焯与陈邦彦,他们皆以董书为主,又兼取晋唐或者宋米芾书法。沈荃存世书法墨迹较多,楷和行、草书都有,以楷、行书最多。沈荃存的楷书,比如《录陆平原燕居课轴》,虽为楷书,结字却是以欹侧中求平正为主要特点,而且行距颇疏,笔法温润,是从董书中继承和演化而来。沈荃存的行书,大体如楷书行化,或参以米书纵逸丰姿特点。草书作品比如《临自叙帖轴》,虽说是临怀素草法,其实仍是董其昌小行草书典型面貌,很难看出有《自叙帖》草法。自董其昌之后,一些临帖作品不过是录书其文字,以作为一时创作契机,并非认真对待其临习得似与不似。这点,沈荃也是在仿效董其昌。虽然如此,沈荃书法也只是貌似董书,因为他书法过于温厚圆钝,虽可称之为秀雅,但却缺少董书空灵生气。沈荃存的书法能成为宫廷御用书法,成为适应科举制度干禄书体,必然是只注重形体表现,而且缺乏神采的。即便是善书康熙皇帝,也未能脱此弊端。
圣祖尝召入内殿赐坐,论古今书法。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、御座箴铭,辄命荃书之。或自作大书,命题其後。每侍圣祖书,下笔即揩其弊,兼析其由,圣祖深嘉其忠益。所赐御书、凤管、襃蹄、貂袭、文绮、茗馔之属,至不可胜纪。其以是名动天下,与赵孟頫、董其昌相埒。书虽学董而无其气韵。后其子宗敬,以编修入直,命作大小行、楷,犹忆及前事。使内侍传谕安溪李公曰:“肤初学书,宗敬之父荃实侍,屡指陈得失,至今每作书,未尝不思荃之勤也。”卒年六十一。代表作有《行书如天马赋轴》,著南帆咏、充斋集。《施愚山诗集注、望溪集外文、大瓢偶笔、瓯钵\罗室书画过目考》。